期刊文献+

《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底稿探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退出《莱茵报》后的一两年间,马克思的政治研究大致经历了环环相扣的三个阶段:一是“政治学批判”阶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现存稿);二是“政治史批判”阶段(《克罗茨纳赫笔记》《国民公会史》《勒瓦瑟尔〈回忆录〉笔记》);三是“政治批判”阶段(《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加工稿、“小册子”计划)。从考证结果来看,《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现存稿与《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关系并没有吕贝尔、陶伯特所设想的那样密切。另外,阿多拉茨基等诸多研究者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视为《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的做法也不妥当。仅仅根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揭示的收入矛盾和劳动异化,马克思尚不能与政治经济学家深入对话。《穆勒笔记》批判政治经济学中的生产、交换、价值、货币、信用等概念,主要依靠的是“普通存在物”与“特殊占有者”的矛盾。综合相关史料来看,《政治和国民经济学批判》底稿很有可能不以劳动异化为其论述重点,而是更多地关注政治、经济领域中社会与个体的矛盾。明确这个问题,将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后来批判政治和政治经济学的使命和初心。
作者 孟庆宇
出处 《国外理论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39,共9页 Foreign Theoretical Trends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2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3.《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2页.
  • 4.《列宁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312,429.
  •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 6[德]洪特.《<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M].商务印书馆,1979年..
  • 7[苏]巴加图利亚.《<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形成》[A]..《共产主义的宣言与现时代》[C].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1974年..
  • 8[苏]坎德尔.《<共产党宣言>的创作经过》[J].《历史问题》,1948,(10):12-12.
  • 9[苏]罗克加斯基.《<共产党宣言>是怎样产生的》[M].莫斯科政治书籍出版社,1962年.第13页.
  • 10民主德国统一社会民主党中央马列研究院 苏共中央马列研究院.《“共产主义者同盟”文件和资料》第1卷[M].柏林:狄茨出版社,1972年.第433、1094页.

共引文献3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