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时代以来,“劳动”俨然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关键词。从政策话语来看,“劳动”与“教育”的关联是多重的:在教育方针中,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彰显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在教育目的上,劳动与德、智、体、美并置,共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新内涵;在教育内容上,劳动作为独立的学习科目或领域,已经进入了学校课程的新体系;在教育途径或方式上,劳动作为一种基本的实践形式,正在成为融合德智体美、实现跨学科整合、推动实践育人和综合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在学校情境中,这种多重关联也容易带来认识上的模糊、实践上的混乱,从而造成劳动教育的浅表化、形式化和孤立化,以致出现“有劳动无教育”“有劳动反教育”的情形。由于学校肩负着全面育人的崇高使命,但在时空资源上又是有限或稀缺的,因此,每个学校都不得不严肃思考一个基本问题:让学生参与怎样的劳动、怎样参与劳动,才能彰显出劳动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也许很难给出一个确定或标准的答案,但这不妨碍我们对劳动上升或转化为教育的可能意味进行必要的说明。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共1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