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李长之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动笔于1937年前后。这本书看似只谈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与抗战救亡的时代精神无关,但实际上有现实针对性,寄寓着对于“五四”文学观念的反思。李长之从生命力被社会和集体压抑的“苦闷”谈起,但又从中引申出生命力必须受压抑的“痛苦”;他指出李白有着“改造社会”的热情,但又批评其政治观念的空洞与浅薄;他将李白称为“超人”,但并不标举其与庸众战斗的独异性,而是思考“超人”因既无法改变现实也无法逃离现实而生的“寂寞”与“空虚”。李白在书中被塑造为“五四”文学精神的象征,李长之既无法舍弃这种以个人主义和浪漫主义为基础的文学观念,也意识到其中的政治限度。“李白的痛苦”记录下了一代文人渴望“逍遥”却意识到“逍遥”之不足,更找不到“逍遥”之所的心路历程。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形成、建构与反思研究”(批准号:20&ZD280)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