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舆论空间的同情涵化路径——基于地方融媒体新闻实践的思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同情的作用从18世纪就开始的关于理性与感性的哲学辩论中,同情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一直因其非理性的一面而受到质疑。今天,因为同情往往与涉及民生问题的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网络舆论中这种质疑也一直存在,“在中国网络上看到的多是情绪化的表达及一边倒的声音。网络舆论不是基于理性,甚至不是从基本事实出发,网络对话极其困难。……更加困难的是,中国的舆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社会的种种情绪来到这里尽情碰撞,由于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中国社会已很难分辨出舆论场的声音哪些是少数人的,哪些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作者 陈俊妮 丁可
出处 《中国记者》 2023年第5期44-47,共4页 Chinese Journal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论空间公众同情疲劳的生成机理、伦理风险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22BXW020〉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4

  • 1李艳红.一个“差异人群”的群体素描与社会身份建构:当代城市报纸对“农民工”新闻报道的叙事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13(2):2-14. 被引量:66
  •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3、110-111、116、123、64、195、372,382,380,28,131,213,312,117,382,252,277-278,374,154,117页.
  • 3约瑟夫·奈,门洪华编.《硬权力与软权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 4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页.
  • 5约瑟夫·奈著,李达飞译:《灵巧领导力》,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8页.
  • 6Robert A. Dahl, Who Governs? Democracy and Power in an American Ci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1.
  • 7汉斯·摩根索著,徐昕等译:《国家问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版第152-202页.
  • 813Ernest J. Wilson, Ill,Hard Power, Soft Power, Smart Power,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March 2008.
  • 9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 10McOombs, M. E., &nd Shaw, D. L., The Agenda-Setting Function of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s Quaterly, 1972.

共引文献2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