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问题的提出:同情的作用从18世纪就开始的关于理性与感性的哲学辩论中,同情作为一种道德情感一直因其非理性的一面而受到质疑。今天,因为同情往往与涉及民生问题的负面情绪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网络舆论中这种质疑也一直存在,“在中国网络上看到的多是情绪化的表达及一边倒的声音。网络舆论不是基于理性,甚至不是从基本事实出发,网络对话极其困难。……更加困难的是,中国的舆论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社会的种种情绪来到这里尽情碰撞,由于互联网的放大效应,中国社会已很难分辨出舆论场的声音哪些是少数人的,哪些有更广泛的代表性。”
出处
《中国记者》
2023年第5期44-47,共4页
Chinese Journal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舆论空间公众同情疲劳的生成机理、伦理风险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为22BXW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