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历史阐释的视角张力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历史阐释的合理程度与其切入视角密切相关,而历史阐释的展开则存在三重视角张力:聚焦历史事实与历史意义的张力,其关系到历史阐释的理论性质,表现为历史阐释的客观主义与主体性立场之间的张弛,在厘清既定事实的基础上阐发历史的长远意义是当代建立自觉的“历史科学”的内在需要;拉近与拉开阐释距离的张力,其关系到把握具体历史对象的方式,要求研究者充分认识历史本身的间断性与连续性,以此辨明历史研究对象的丰富内涵与历史影响;超出历史之外“观察”历史与“参与”历史之中的张力,其影响人们对总体历史的哲学省思,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历史主体的能动性,这一张力在唯物史观中得以有机结合,形成了对以往历史哲学的伟大超越。梳理和检视历史阐释中的视角张力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历史阐释活动的限度和约束,正确求索历史阐释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作者 张旭 刘同舫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5,共8页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支持计划“历史阐释的视角张力研究”(myjs2022-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3

  • 1别尔嘉耶夫.《历史的意义》[M].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46、26页.
  • 2齐格蒙·鲍曼.《立法者与阐释者》[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9,174页.
  • 3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19页.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61-162页.
  • 5张文杰.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J].史学月刊,2007(9):84-93. 被引量:6
  •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7道格拉斯·凯尔纳 斯蒂文·贝斯特著 张志斌译.《后现代理论》[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47、47页.
  • 8波林·罗斯诺.《后现代主义与社会科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172-179页.
  • 9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88页.
  • 10阿里夫·德里克 王宁等译.《后革命氛围》[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72,155页.

共引文献4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