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效应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玉米-大豆间作是农业中典型的间作模式之一。结合试验研究结果可知,玉米-大豆间作种植在时间和空间上利用光、热、水、养分等资源具有互补优势。文章分析了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类型,总结了该间作体系增加养分累积量、防控作物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提高土壤肥力、土地当量比及产量等间作优势,并根据目前应用情况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展望方向。
作者
翟娟
刘岚君
褚崇胜
胡妹
机构地区
毕节市农业经营管理站
毕节市农业区划中心
出处
《种子科技》
2023年第10期130-132,141,共4页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优势
效应分析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03
参考文献
26
共引文献
847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6
1
覃潇敏,潘浩男,肖靖秀,汤利,郑毅.
施磷水平对玉米大豆间作系统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1,27(7):1173-1184.
被引量:10
2
王新宇,高英志.
禾本科/豆科间作促进豆科共生固氮机理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20,65(2):142-149.
被引量:37
3
朱星陶,谭春燕,陈佳琴,杨春杰,龚丽娜,刘作易.
玉米-大豆间作行距对大豆生长及品质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6):22-25.
被引量:18
4
肖焱波,李隆,张福锁.
豆科//禾本科间作系统中氮营养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5(6):44-49.
被引量:42
5
杨文钰,雍太文,任万军,樊高琼,牟锦毅,卢学兰.
发展套作大豆,振兴大豆产业[J]
.大豆科学,2008,27(1):1-7.
被引量:185
6
朱星陶,陈佳琴,谭春燕,龚丽娜,杨春杰,强兴明,李学武.
西南山区玉米大豆2:3间作大豆增产栽培技术[J]
.大豆科技,2016(4):45-48.
被引量:7
7
柴强,胡发龙,陈桂平.
禾豆间作氮素高效利用机理及农艺调控途径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7,25(1):19-26.
被引量:54
8
杨俊.
浅谈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J]
.农技服务,2016,33(16).
被引量:2
9
李隆.
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4):403-415.
被引量:201
10
李青竹,张保亮,李国臣,杨亚洲.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群体结构与经济效益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5(18):34-34.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403
1
李隆,李淑敏,孙建好,周丽莉,包兴国,张红刚,张福锁.
多样性增加生产力的一种机制——蚕豆和玉米间套作对根际磷吸收的促进[J]
.中国基础科学,2007(4):22-22.
被引量:105
2
刘秀珍,张阅军,杜慧玲.
水肥交互作用对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75-77.
被引量:30
3
沈其荣,褚贵新,曹金留,曹云,殷晓燕.
从氮素营养的角度分析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的产量优势[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8):1177-1182.
被引量:30
4
梁江,陈渊,程伟东,魏菊宋.
优质大豆新品种桂夏2号的选育[J]
.广西农业科学,2004,35(5):417-418.
被引量:8
5
梁泉,尹元萍,杨通新.
玉米大豆间作试验初步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5):16-19.
被引量:19
6
李少明,赵平,范茂攀,高世昌,郑毅.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氮素养分吸收利用研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19(5):572-574.
被引量:67
7
赵琳,李世清,李生秀,张兴昌,吕丽红,邵明安.
半干旱区生态过程变化中土壤硝态氮累积及其在植物氮素营养中的作用[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14-20.
被引量:34
8
周伟,李继云.
施钼对大豆与间作玉米增加氮素及产量的效果[J]
.生态农业研究,1993,1(1):77-82.
被引量:8
9
吴玉明.
作物巧套种 防病又治虫[J]
.山西农业,2001(5):24-24.
被引量:4
10
马骥,马淑云,程寅生,毛建昌,白世斌.
玉米大豆间作效应分析[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4):80-84.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847
1
冯晓敏,高翔,臧华栋,胡跃高,任长忠,郝志萍,吕慧卿,曾昭海.
燕麦–绿豆间作效应及氮素转移特性[J]
.植物学报,2023,58(1):122-131.
被引量:6
2
李华,张涛,惠三雄.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不同带型模式对大豆玉米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青海农技推广,2024(2):9-12.
3
邓铭江,陶汪海,王全九,苏李君,马昌坤,宁松瑞.
西北现代生态灌区建设理论与技术保障体系构建[J]
.农业机械学报,2022,53(8):1-13.
被引量:20
4
张曼,刘全俊,汤永玉,梁晨,陈斌,杜广祖,吴国星,高熹.
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产量及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J]
.应用昆虫学报,2024,61(2):429-441.
5
许勇.
种植方式对夏大豆叶片光合能力及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J]
.基层农技推广,2023(2):32-34.
被引量:3
6
付永红,段保权,刘克钊,黄梅芳,闫显会.
宜城市瓜套棉生产现状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20(S01):235-237.
被引量:1
7
雷雲翔,应晓成,沈新平,刘斌,蒋敏.
玉米-大豆间作经济与环境效应研究进展[J]
.灌溉排水学报,2023,42(S01):56-60.
被引量:2
8
程籍,廖明安,林立金,刘娟,汤福义,罗丽,梅洛银,刘雨.
不同生态型小飞蓬对酸樱桃镉积累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3,28(6):153-158.
被引量:3
9
周涛,徐开未,王科,黄蔚,张朝春,陈远学.
麦-豆和麦/玉/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21(2):336-345.
被引量:11
10
张宽地,裴金萍,赵彦军,王志刚.
宁夏南部山区退耕还林新模式初探[J]
.中国水土保持,2005(7):5-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46
1
王泽义,张恒嘉,王玉才,陈谢田,巴玉春.
亏缺灌溉对板蓝根叶片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学报,2020(6):705-714.
被引量:6
2
王泽义,张恒嘉,王玉才,张万恒,高佳.
膜下滴灌调亏绿洲菘蓝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0(5):248-254.
被引量:5
3
刘均霞,陆引罡,远红伟,崔保伟,张振中.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磷素的吸收利用[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4):288-291.
被引量:24
4
刘均霞,陆引罡,远红伟,张振中,催保伟.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J]
.华北农学报,2008,23(1):173-175.
被引量:28
5
魏凤珍,李金才,王成雨,屈会娟,沈学善.
氮肥运筹模式对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08,34(6):1080-1085.
被引量:148
6
刘均霞.
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钾素吸收利用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6):4-5.
被引量:10
7
崔亮,苏本营,杨峰,杨文钰.
不同玉米-大豆带状套作组合条件下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分布特征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8):1489-1501.
被引量:64
8
苏本营,宋艳霞,陈圣宾,杨文钰.
大豆幼苗对套作玉米遮荫环境的光合生理生态响应[J]
.生态学报,2015,35(10):3298-3308.
被引量:35
9
陈斌,和淑琪,张立敏,杨进成,严乃胜,李正跃.
甘蔗间作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的控制作用[J]
.植物保护学报,2015,42(4):591-597.
被引量:27
10
李成义,强正泽,王明伟,李硕.
基于微量元素的甘肃板蓝根特征性及产地鉴别研究[J]
.中药材,2015,38(11):2301-2305.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2
1
李茂,王玉才,赵瑾,杨金娥,王艳俐.
河西冷凉灌区菘蓝高效水管理的探索与应用[J]
.水利规划与设计,2024(8):124-129.
2
谢炜峰,徐富强,郭井菲,唐照磊,陈红松,张俊杰,王振营.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及产量的影响[J]
.植物保护学报,2024,51(4):910-917.
1
杨琳.
河南省虞城县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推广研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5):160-162.
2
董振彪.
辽宁省玉米—大豆间作种植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7):56-57.
3
张霞,郑元泉.
宁阳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究[J]
.南方农业,2023,17(1):50-52.
被引量:1
4
赵文倩,罗新宁.
南疆果麦间作模式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研究[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3(6):131-135.
5
胡伟,梁国玲,刘凯强,刘文辉,李文.
青藏高原9个燕麦品种抗倒伏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草地学报,2023,31(6):1788-1797.
被引量:2
6
新华社记者.
习近平同土库曼斯坦总统谢尔达尔·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举行会谈[J]
.中亚信息,2023(1):11-11.
7
杨爱.
林业育苗中化学除草技术的应用优势与要点研究[J]
.吉林蔬菜,2022(2):207-207.
8
王英豪,汪源,蒋岩,姜恒鑫,赵灿,王维领,霍中洋.
化学调控下穗肥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抗倒性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23,51(11):92-97.
被引量:3
9
罗必良,孟晓志,耿鹏鹏.
种植类型、市场化与村庄信任格局转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3):74-94.
被引量:1
10
薛乃雯,刘建霞,高晶波,杨珍平.
藜麦豆科间作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2):38-47.
被引量:1
种子科技
2023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