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间离”(verfremdung)出自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Bertolt Brecht)的戏剧理论。该理性论在提出之初,多运用于舞台戏剧中。与传统的西方舞台剧相比,“间离”强调对距离感的营造,反对传统戏剧中的“共情”与“投入”,与我国传统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叙事效果上,“间离”更注重文学的理性启示而非情感体验,强调读者应时刻意识到自己“场外性”与“观看者”的身份,保持自有的判断力与思辨力。“间离”也是鲁迅驾轻就熟的创作手法,对其现实主义创作有重要作用。学界早已关注《故事新编》中“间离”手法的使用,而对其在《呐喊》《彷徨》中的表现则缺乏注意。本文选取最能体现鲁迅“间离”手法的三篇小说:《故乡》《祝福》《阿Q正传》,试图透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透视“间离”手法如何型塑了鲁迅的小说创作。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0-75,88,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的文化选择对百年中国新文学的影响研究”(19ZDA26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