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是人类原始情感最早期的依托,对人的性格产生极大影响,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极为重要的情感寄托,是历代文人不惜耗费大量笔墨描摹的意象。张恨水和张爱玲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两位里程碑式的作家,在不同童年经历的影响下,他们对“家”有不同的体悟,进而在各自的作品中营构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家”的意象。张恨水成长于父慈子孝的家庭氛围中,他笔下的“家”常常是人物赖以栖息的乌托邦,如《啼笑因缘》中的关秀姑虽然生活清贫,但颇为侠义,父亲给予她的亦父亦友的爱给了她坦然面对生活的勇气,使她能够以真诚和热忱的态度不卑不亢地拥抱爱情。而张爱玲自幼便经历了家庭变故,因此她作品中的人物往往一生都难以挣脱“家”的泥沼,如《半生缘》中的顾家两姐妹缺乏家庭关怀,独自在社会中挣扎浮沉,最终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文章从张恨水和张爱玲的现实之“家”入手,比较现实之“家”对二人创作的影响,并结合《啼笑因缘》中的关秀姑和《半生缘》中的顾曼璐、顾曼桢两姐妹,分析二人作品对“家”的不同营构倾向。
出处
《艺术科技》
2023年第14期107-109,共3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