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苏轼最为经典的形象之一,“东坡笠屐”在本土生成后较早传入日本,不仅在五山禅林广为流传,还颇受日本画家的青睐,被频繁图入画卷。对比中国本土的形塑历程,进入日本文学与绘画的“东坡笠屐”发生了改写、变异与误读等一系列现象。对苏轼戴笠的形象解读,五山禅僧的题咏具有禅意化的倾向,意在凸显“坡仙风流”的精神内涵;日本画家则引入幽玄静寂的风雪画境,在戴笠的基础上交叠“骑驴”等具有象征性的视觉意象,试图拓展“东坡笠屐”在地诠释的空间,借以传达对中国文人典范的认同。以“东坡笠屐”为例,亦可探索与总结东亚文化意象的生成衍变规律,重新审视苏轼这一文化典范在东亚汉文化圈的流播与影响。
出处
《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85-100,共16页
Arts Criticism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图像视域下的宋代文学阐释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CZW015)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