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骨错缝,又名“错骨缝”“骨缝开错”。《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谓“骨节间微有错落不和缝”,即骨错缝。该病与现代医学中的“半脱位”(subluxation)类似[1]。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将其定义为:“因间接暴力或慢性积累性外力作用下引起骨关节细微移位所致,临床以患处局部疼痛,活动不利,触诊发现关节运动单元终末感增强、松动度下降,伴见明显压痛等为特征的筋骨病。”[2]骨错缝被认为是脊柱退行性病变的重要病机,临床中对该病的诊断需求较多,但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统一且行之有效的诊断标准[3]。为此,本课题组在文献研究和临床调研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构建了脊柱骨错缝疾病诊断标准,以期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
作者
《脊柱筋出槽骨错缝临床诊疗指南》标准化项目专家组
The standardized project expert group of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for Spinal Tendon Off-position and Joint Subluxation
出处
《中医正骨》
2023年第7期1-5,共5页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基金
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筋出槽骨错缝临床诊疗指南》标准化项目(20210805-BZ-CACM)
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学创新研究专项项目(20MC1920600)
上海中医药大学2021年高水平地方高校创新团队项目——“慢性筋骨病损研究与转化”创新团队(沪教委人〔2022〕3号)
詹红生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