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反思社会动荡产生的根源,重新认识礼的价值与意义,把礼作为立国、治国、修身的方略,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礼治思潮,反映在文化生活中,就是盟会、朝聘、问对时出现大量论礼行为。以频率与内容为考察对象,可知礼治思潮在春秋时期经历了三个阶段:闵公至成公年间为发展期,襄公至昭公年间为兴盛期,定公至哀公年间为衰落转向期。礼治的内涵也相应经历了三次变化:抽象的“德”开始向具体的“礼”转变,礼成为调节所有社会关系的指导原则与行为规范,法作为礼的补充进入社会治理序列。礼治思潮兴衰变化的原因是,统治秩序的崩溃、统治模式的转型、主流价值观念的改变以及“法治”思维的萌芽,其根源则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对社会发展变化的不断调适,新的礼治内涵与社会规则在礼治思想的自我反思与扬弃中产生。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0,共8页
Jiangxi Soci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