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腹横纹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表达的影响及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行腹腔镜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全麻的麻醉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全麻基础上使用TAP阻滞。在患者麻醉前、麻醉5 min及拔管后检测血浆中PAI-1、t-PA水平,于术后2 h、12 h及24 h获取患者疼痛情况信息和镇静情况,并统计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血清PAI-1、t-P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5 min和拔管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AI-1[(11.23±2.04)ng/ml、(17.38±1.89)ng/ml]、t-PA[(22.39±2.43)ng/ml、(27.72±3.0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I-1(12.79±1.76)ng/ml、(26.43±3.18)ng/ml,t-PA(32.59±3.61)ng/ml、(44.33±2.9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PAI-1=5.610、19.421,tt-PA=13.667、23.121,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 h、12 h及24 h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观察组患者镇静效果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71%,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1,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在全麻基础上使用TAP阻滞使患者纤溶功能更为稳定,且预后效果良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4期2531-2534,共4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
基金
浙江省金华市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20-4-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