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埃迪卡拉纪(635~539Ma)发生了地质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无机碳同位素(δ^(13)C_(carb))负漂移事件(简称为SE事件).该事件常被解释为大气-海洋的氧含量增加对表生有机质氧化的结果,然而已有数据多难以直接约束氧含量的变化.因此,重建SE及其前后海洋溶解氧含量([O_(2)])演化对于认识当时海洋碳循环扰动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碳酸盐岩I/(Ca+Mg)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能够定量反映古海洋表层海水[O_(2)]的有效指标.本文分析了塔里木古陆Mochia-Khutuk(简写为MK)剖面埃迪卡拉系水泉组SE事件相关地层的I/(Ca+Mg)组成,发现在该剖面上I/(Ca+Mg)与δ^(13)C_(carb)具有同向、同步变化的关系,即I/(Ca+Mg)平均值先随δ^(13)C_(carb)的降低由2.2μmol/mol下降至0.8μmol/mol,后随δ^(13)C_(carb)的恢复增加至3.4μmol/mol.类比现代海洋最小含氧带的I/(Ca+Mg)组成和氧含量关系,推测SE事件中在δ^(13)C_(carb)负偏阶段MK剖面区域表层海水的氧含量由>20~70μmol/L降低至<20~70μmol/L,这可能反映了深海富含溶解有机碳(DOC)及Fe^(2+)等其他还原物质的海水上涌对表层溶解氧的消耗.MK剖面的I/(Ca+Mg)演化特征明显不同于同时期其他古陆的记录,表明埃迪卡拉纪海洋表层海水氧含量主要受到局部因素(如纬度、温度、生产力和缺氧水体上涌等)的控制,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该特征进一步表明埃迪卡拉纪大气氧含量仍旧较低,还不足以主导古海洋表层溶解氧含量.研究结果支持SE时期陆架空间差异性氧化而非前人认为的该时期古海洋及其DOC库总体显著或完全的氧化.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13-1926,共14页
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22YFF0800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30208、41825019、42072335、42002027)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