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彝族毕摩绘画,学界产生了很多重要的理论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对贵州“那史”、四川神图与鬼板、云南签画的搜集与整理上。学者一般从造型、构图、线条、色彩、审美特征、文化内涵、社会功能、传承与保护等方面对其展开相对广泛、深入的研究。然而,既有研究还存在视域不够开阔、成果良莠不齐和区域不平衡等问题。未来,毕摩绘画的研究应走出西方艺术的编码解码模式,重点关注其神秘性、泛灵性和杂糅性等特征,在“崇生”范畴内对其蕴含的生命欲求进行阐发,打破现有的“三色观”文化“魔咒”,触摸彝汉文化交流对其产生的影响,将其与世界范围内的原始绘画进行比较。对民族地域艺术的挖掘可为地方高校美术学专业的教学与改革提供新思路。
出处
《中国美术》
2023年第4期121-126,共6页
Art in China
基金
2022年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教改项目“新文科与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艺术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项目编号:JG202209
2022年度毕节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联合基金项目“西南彝族《指路经》研究”,项目编号:LHXM20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