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年群体匿名化社交的心理动机研究——以小红书momo群体为例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热衷于匿名社交的青年群体momo在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异军突起,网络互动空间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在追求个性的现代社会,为何momo们反其道而行?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理论框架下探析青年群体匿名化社交的心理动机,认为青年群体匿名化社交出于三种需求:大数据时代自我保护的需求、缓解生活前台扮演的社交疲惫、群体认同建立情感归属。
作者
侯茜苑
机构地区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出处
《全媒体探索》
2023年第8期135-136,共2页
All-media Explorations
关键词
匿名社交
使用与满足
小红书
momo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李建秋.
论新媒体传播传受主体及其关系的转变[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6):74-80.
被引量:37
2
杨恒,蔡亚欣.
拟剧理论视域下匿名化的青年媒介形象探析——以豆瓣momo群体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117-11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马克·波斯特 范静华.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2
姚雪.手机:一种新媒体[N].中华读书报,2005-06-15(22).
3
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4
喻国明.《“碎片化”语境下传播力量的构建》[J].新闻与传播,2006,.
5
范红霞,王霞.
论人格面具及其教育意义[J]
.教育研究,2011,32(1):87-89.
被引量:9
6
王波伟,李秋华.
大数据时代微信朋友圈的隐私边界及管理规制——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的理论视角[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39(11):37-42.
被引量:30
7
朱丽丽,李灵琳.
基于能动性的数字亲密关系:社交网络空间的亲子互动[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5):95-104.
被引量:22
8
董晨宇,丁依然.
当戈夫曼遇到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自我呈现与表演[J]
.新闻与写作,2018,0(1):56-62.
被引量:168
9
喻国明,朱烊枢,张曼琦,汪之岸.
网络交往中的弱关系研究:控制模式与路径效能--以陌生人社交APP的考察与探究为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0(9):141-146.
被引量:45
10
王建亚,张雅洁,程慧平.
大学生手机短视频过度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20(13):84-95.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37
1
王晶.
中国科学传播话语的历史变迁研究[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279-292.
2
李岩,曾维伦,何海涛.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5):21-26.
被引量:172
3
王欢,张静.
政府信息发布系统的研究——以手机媒体为载体[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1):102-105.
被引量:1
4
王欢,祝阳.
手机媒介互动性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维护的效用分析[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2):27-31.
被引量:15
5
张永汀.
从中东北非国家动荡看新媒体在政权更迭中的作用及其启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131-134.
6
张永汀.
校园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1):1-6.
被引量:22
7
史佳.
浅议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冲击[J]
.新闻传播,2012(6):103-104.
被引量:7
8
董青岭,孙瑞蓬.
新媒体外交:一场新的外交革命?[J]
.国际观察,2012(5):31-38.
被引量:17
9
刘根勤.
从新浪微博热门转发看微博的价值要素[J]
.今传媒,2012,20(9):150-152.
被引量:8
10
张务农.
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教育对策[J]
.教育探索,2012(9):112-113.
被引量:31
同被引文献
9
1
刘静.
momo群体在自主匿名社交中的自我呈现——基于拟剧理论视角[J]
.科技传播,2023,15(17):125-128.
被引量:2
2
赵红勋,王婉馨,王文静.
表演、展示与幻想:青年群体匿名社交中的自我呈现探析——基于匿名社交软件“Soul”的学术考察[J]
.青年发展论坛,2022,32(1):80-89.
被引量:5
3
余彦英.
拟剧理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用户行为探析--以微信APP为例[J]
.今传媒,2022,30(3):21-24.
被引量:2
4
杨恒,蔡亚欣.
拟剧理论视域下匿名化的青年媒介形象探析——以豆瓣momo群体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23,14(7):117-119.
被引量:2
5
陈雨薇,方伟.
“momo”大军兴起——匿名化网络群体的二次匿名现象分析[J]
.新媒体研究,2023,9(9):39-41.
被引量:4
6
康云帆.
二次匿名下的个人社交账户新形态——小红书平台“momo”群体行为探析[J]
.新闻世界,2024(1):44-47.
被引量:1
7
贾玉清.
momo群体的身份认同建构研究[J]
.全媒体探索,2024(1):127-129.
被引量:2
8
贺运莹.
社交媒体平台用户的匿名现象分析--以小红书momo为例[J]
.视听,2024(2):153-156.
被引量:2
9
孔令超.
小隐隐于momo:社会化媒体中集体性匿名社交现象研究[J]
.科技传播,2024,16(7):122-12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贾玉清.
momo群体的身份认同建构研究[J]
.全媒体探索,2024(1):127-129.
被引量:2
2
余可欣.
拟剧理论视域下小红书momo群体的自我呈现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12):80-8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焦婧.
社交媒体中momo群体的匿名行为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8):50-53.
2
余可欣.
拟剧理论视域下小红书momo群体的自我呈现研究[J]
.新媒体研究,2024,10(12):80-82.
1
热词[J]
.健康养生,2023(7):3-3.
2
梁峻豪,左曼,赵桦悦,牛家骏,任新利,朱巨星,魏强(指导),孙青丽(指导),陈晶(指导).
“拾遗——七个鸡窝”公共空间设计 “拾”起您对于老家的记忆[J]
.河南农业,2023(25).
3
崔逸刘,王佳.
基于色彩心理学的城市公园年轻化设计策略研究[J]
.色彩,2023(7):15-17.
4
吕亚霞.
图书馆虚拟阅读空间对读者社交关系的重构影响[J]
.图书与情报,2023(3):91-98.
被引量:3
5
钱洁.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教育评价话语价值反思和意义重构[J]
.中国教育学刊,2023(7):45-49.
被引量:2
全媒体探索
2023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