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图书之学始于陈抟,至刘牧、邵雍、周敦颐处而始具规模。经朱熹等人的倡导、阐发,图书之学成为宋以后易学的重要标识。图书符号整合了《周易》文本符号与汉代象数符号,是有数字、图象、语言的复合符号系统,是符号学中的“像似符”。图书符号不仅可以交流和互诠,具有解释的功能,而且表达和感知世界,具有认知功能。图书符号是抽象的、整齐的、互补的、动态的,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图书符号之间的互诠,是由主体人符号完成的,其实质是人借助图书符号与相似的客观世界的交流与解释。以图书符号为媒介认知、解释世界的形成与变化,是宋人思考哲学问题的一种方式。虽然图书学的观点、论据和符号的推演、论证存有不合理因素,其解释未必符合《周易》文本的意义,但它是经学解释方法的创新。从符号学角度理解图书之学乃至中国古代文化,突显中国易学和中华文化的内涵,有益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鉴,推动世界符号学的发展。
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27,共8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1&ZD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