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主体性”理论一经刘再复提出便引发了热烈讨论^①,其作为新时期文论史上的一个轰动事件,已经终结,但“文学主体性”作为一个文论真问题,却并未过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论史效应也愈益凸显:一是肯定性效应,诸多支持者以不同方式继承、发展、深化、完善“文学主体性”理论,最具体系性的论著是陆贵山的《审美主客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和九歌著、畅广元审定的《主体论文艺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二是反思性效应,很多学者从不同路径入手反思了“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困境与缺失。本文主要关注其反思性效应。
出处
《文艺争鸣》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8-125,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文学理论建构的历史经验研究”(项目编号:18ZDA27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