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常识世界中的生命意识

Life Consciousness in the World of Common-Sens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常识是人们广泛认同并得到检验的信念。常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并受到检验,这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常识的主体。人类在生命活动中形成“我”的生命意识,“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概括了人类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最终追求,成为两个最具普遍性的常识。我们可以把常识划分为“与感觉和知觉相联系的常识”和“与观念相联系的常识”,后者包括“知识类型的常识”和“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与目的形成相联系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比“与方法形成相联系的知识类型的常识”更为重要。同人生最根本的“利害”相联系的“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是常识世界的核心。人文精神作为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既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由历史唯物主义诠释了的“世界精神”。作为常识世界核心的生命意识是人文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这代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人文精神通过常识世界中的生命意识,以集体意识的方式、“共鸣”的方式、“范式”的方式和归宿感的方式成为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常识,认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常识世界的敬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崇高的信仰意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善于对常识予以批判,不能把常识等同于广泛认同的信念,要研究常识适用的范围,辩证地对待常识的坚执性。
作者 陈新汉 Chen Xinhan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4,共11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4

  • 1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573页.
  • 2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版..
  • 3许良英,等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73页.
  • 4博伊德 任宝祥.《西方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 5怀特海 何钦译.《科学与近代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74-76页.
  • 6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94页
  • 7克利斯特勒.《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八个哲学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 8科恩.《牛顿革命》.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 9C.P.斯诺.《两种文化》,纪树立译.三联书店1994年版.
  • 10《雅典之夜》(Attic Nights)13.17.1

共引文献2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