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萨特将基于“梅林-普罗汉诺夫”传统所建构起来的苏联马克思主义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并认为其存在着“人学”空场。为此,萨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框架进行了弗洛伊德主义改造,将“人的存在”置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中心,运用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工具进行“个人”的重建。但这种弗洛伊德主义视角下的历史唯物主义改造,并没有真正建立起马克思社会历史层面上的“个人”,反而造成了启蒙理性视野中的个体抽象权利的复归。其后果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和革命视角被弗洛伊德主义的分析方法最终统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的价值理念被压缩为启蒙视角下个体主体性的维护和张扬。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种既不同于苏联模也不同于萨特哲学的“人学思路”,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解决人民群众生存权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发展权。
作者
郑伟
赵航
ZHENG Wei;ZHA0 Hang
出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
CSSCI
2023年第4期150-156,共7页
Marxist Philosoph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价值观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9JJD710001)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