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清小说中的运河画卷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元代通惠河开通,漕粮北运到积水潭,客商出京的船只也从积水潭出发南行。元末明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通惠河日渐荒废。到了明中期,南来的漕粮都在张家湾卸载,再经车运转至北京。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经政府疏浚,通惠河重新开通,南来的漕船无须经张家湾中转,而是一路畅通直达大通桥和北京城,但客运和货物还要途经张家湾。因此,自明代以来,位于通州的张家湾就是“水陆要会”“漕运襟喉之地”,是北运河、通惠河、萧太后河(温榆河)、凉水河四河的汇集之地。直至清末,由于河道改变,张家湾的优势才逐渐丧失。但由于张家湾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经济基础以及丰富的人文景观,明清小说多会叙及此地,如明代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明末清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归锄子的白话长篇世情小说《红楼梦补》等。
作者 陈清茹
出处 《前线》 2023年第9期85-87,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