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生成机理与引导策略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在明晰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的概念内涵基础上,探析“群体同质化导致群体盲从——信息选择性导致群体偏执——集体无意识导致群体非理性”的生成基础,从非理性化的品质引燃网络群体极化、无序化的网络政治参与持续加剧网络群体极化、群体认同掀起网络群体极化效应最高潮三个方面研究其生成机理,进而提出网络舆论中大学生网络群体极化引导策略:提升网络文化自觉,勇于承担新时代网络责任;弘扬文化主旋律,承担构造优秀网络文化空间主体责任;建设校园新媒体社交空间网络规章,培育大学生网民相符行为;强化媒介间的有效合作,打造网络社交新媒体联动合力。
作者 李红星 刘运
出处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148-150,176,共4页 Journal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基金 安徽省一般教学研究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嵌入式课程群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训体系建设”(2020jyxm1253) 安徽新华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控制工程基础”(2019KCSZX04) 巢湖学院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工程立项建设项目“基于校地协同育人的大数据创新应用试验区”(kj20xycs0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二级参考文献98

  • 1郭光华.论网络舆论主体的“群体极化”倾向[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3(6):110-113. 被引量:118
  • 2王邈,蒋一斌.网络群体极化及其心战功能[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19(4):36-39. 被引量:22
  • 3管健,乐国安.社会表征理论及其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2-98. 被引量:49
  • 4埃米尔·迪尔凯姆,1995,《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5管健.《污名的维度分类与表征生产的权变模型构念》[J].理论探讨,2007,(6).
  • 6列维-布留尔,1981,《原始思维》,丁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7塞尔日·莫斯科维奇,2005,《还自然之魅:对生态运动的思考》,庄晨燕,邱寅晨译,北京:三联书店.
  • 8塞尔日·莫斯科维奇,2006,《群氓的时代》,许列民,薛丹云,李继红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9Abric, J. C. 1993, "Central System, Peripheral System: Their Functions and Roles in the Dynamics of Social Representations. " Social Representations 2(2).
  • 10Abric, J. C. 2001, "A Structural Approach to Social Representations." In K. Deaux & G. Philogene (eds.), Representations of the Social. Oxford: Blackwell.

共引文献8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