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商务印书馆刊行的陈三立《散原精舍诗》四个版本的编选、刊行过程中,夏敬观、李宣龚是最重要的推动者,起到了联络、沟通的作用,郑孝胥则担任诗集的删选工作,但删诗很少,似未得陈三立之满意,而其撰写之序言,则能深探散原诗心。在商务诸本中,宣统二年(1910)版《初集》最为重要,对展现陈三立的诗歌风貌、树立其诗坛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文字上则以民国二十五年(1936)“国难后第一版”最值得凭信,这主要得力于原本缩印的出版策略和陈三立的亲自校改;但最为粗疏的民国十一年本,也有校勘价值。这显示了近代文献生成的复杂经过及样貌,我们应走出初版迷信,客观评估诸版之价值,不能简单地以先后定尊卑、以精粗严去取;而对这些版本的校勘,则呼唤一种超越于单纯文字比对之上、以长期沉潜文本为基础的理校法。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1-56,共16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陈三立诗艺发微”(批准号:22B ZW124)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