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哲学中自我形态的探寻——从文本分析到义理诠释 被引量:1

The Exploration of the Form of the Self in Confucian Philosophy:From Textual Analysi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anings and Idea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思想的语言载体,文本是哲学史研究的基础。面向自我观念这种研究之中容易产生理论预设的议题,从文本出发,在对文本的分析中探寻思想信息就显得格外重要。儒家通常以“自”“己”“身”“我”“独”作为自我观念的表达词,以之为线索,对相关文本进行系统考辨,可探寻到儒家哲学中自我的基本形态。这包括构成性(自我之成为自我的根据)、交往性(自我和他者的关系)和反身性(自我认识自身并成就自身)三种向度。此三者在各自有别的同时又错综交会,共同交织而成的自我是儒家思考伦理道德问题的枢纽。由此切入,可获得一种研究儒家道德哲学的新进路,较之美德伦理等视角,自我问题的进路更有可能充分呈现儒家思想的内在机理。哲学义理和作为其载体的文本之间是“意”的“言”的关系,尽管“言”的分析存在有限性,但它是追寻“意”的必要路径。“言意之辨”不仅是过去的一种理论,也是现今哲学史研究中应重视的一种方法。
作者 叶树勋 Ye Shuxun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哲学院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137,共12页 Modern Philosophy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先秦儒家自我学说研究”(21BZX056)。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二级参考文献75

  • 1麦金太尔.不可公度性、真理和儒家及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关于德性的对话[J].孔子研究,1998(4):25-38. 被引量:15
  • 2东方朔.德性论与儒家伦理[J].天津社会科学,2004(5):22-27. 被引量:9
  • 3陈来.竹简《五行》章句简注——竹简《五行》分经解论[J].孔子研究,2007(3):12-15. 被引量:11
  • 4蔡信安.“论孟子的道德抉择”[J].台湾大学哲学评论,1987,(10):135-175.
  • 5Lee H. Yearley, "Zhuangzi's Radical Virtue Ethics" (an unpublished manuscript), 2007.
  • 6Rosalind Hursthouse, On Virt~ Ethics,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7Michael Slote, From Morality to Virtu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 8Michael Slote, "Virtue Ethics," in Marcia M Baron,Philip Pettit and Micahel Slote, Three Methods of Ethics, Malden, MA. : Blackwell, 1997.
  • 9Michael Slote, Morals from Motives,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10Alan Fox, "Concrete Ethics in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 Zhuangzi Meets William James," in Michael Barnhart ( ed. ) , Varieties of Ethical Reflection : New Directions for Ethics in a Global Context, Lanham : Lexington Books, 2002, p. 80 ; p. 82.

共引文献82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