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基于肯认的超越:论孟子对后果的思考 被引量:1

Studies on Jiaxia Academy Based on Yet Surpass Accepting:Mencius’Thought on Conseque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孟子》很多文本可以从与动机相对之后果的角度加以分析。孟子对后果的考量贯穿于整个道德行为之中。良心中内含对理想后果的期待,这是我们真情实感的流露,如果在道德行为中没有对后果的期待,这不是一个君子应有的状态。当正常的道德行为无法实现期待的后果时,基于对后果的预估,可以采取权变的方式加以调整,这是“经权之辨”。虽然后果是外在的,不由自己掌握,“得之有命”,但其实现却有一定的方法可寻,这是“求之有道”。期待与预估的后果都属于设想的后果。当实际的后果与设想的后果不符时,“行有不得”,要以此为契机对自己的行为加以反思,这是“反求诸己”。后果不由自己掌握,这会使得道德行为受到外在限制,但我们仍然要坚持道德的理想,这是“性命之辨”。孟子对后果的态度是基于肯认的超越,对其作义务论或后果论的解读均有失片面。
作者 李宗宜 LI Zongyi
出处 《管子学刊》 2023年第4期74-84,共11页 GuanZi Journal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2

  • 1蔡信安.“论孟子的道德抉择”[J].台湾大学哲学评论,1987,(10):135-175.
  • 2蔡信安,2002年.《孟子.德行和原则》,载《台湾大学哲学论评》第25期.
  • 3李明辉,2005年.《<论语>“宰我问三年之丧”章中的伦理学问题》,载《复旦哲学评论》第2辑,上海辞书出版社.
  • 4潘小慧,1992年.《德行与原则-孔,孟,苟儒家道德哲学基型之研究》,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北县.辅仁大学出版社.
  • 5汪文圣编,2011年.《汉语哲学新视域》,台湾学生书局.
  • 6余纪元,2009年.《德性之镜-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林航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7Anscombe, G.E.M. , 1958, "Modem moral philosophy", in Philosophy 33 .
  • 8Anscombe, G.E.M. 1981, The Collected Philosophical Papers of G. E. M. Anscombe, Vol. 3 . Ethics, Religion and Politics, Oxford . Blackwell.
  • 9Betzler, M. , 2008, Kant's Ethics of Virtue,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 10Esser, A. M. , 2004, Eine Ethik for Endliche. Kants Tugendlehre in der Gegenwart, Stuttgart-Bad Cannstatt. Frommann-Holzboog.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