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抗磷脂抗体(APL)与骨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出院后3个月是否发生下肢DVT分为发生DVT组(30例)和未发生DVT组(9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凝血指标及APL水平,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预测骨创伤后发生下肢DVT的价值,分析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致伤原因、基础合并症、既往手术史、吸烟史及饮酒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DVT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免疫球蛋白G型抗磷脂抗体(APL-Ig G)及免疫球蛋白M型抗磷脂抗体(APL-Ig M)水平均高于未发生DVT组(P<0.05);ROC曲线分析证实,D-D、FIB、APL-Ig G及APL-Ig M水平均能够用于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的预测,曲线下面积(AUC)为0.712、0.699、0.760、0.7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D-D≥10.77 mg/L、FIB≥4.98 g/L、APL-Ig G≥0.60及APL-Ig M≥0.45是骨创伤患者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PL水平与骨创伤后下肢DVT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因子进行持续监测,并及时给予预防措施,以降低下肢DVT的发生风险。
出处
《大医生》
2023年第19期91-94,共4页
Doctor
基金
广元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ZDYF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