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景敞视主义下公共考古的文化传播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考古作为一种小众且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业活动,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赋能下正成为一项话题属性浓厚的公共专业活动。公众号传播、网络直播、短视频演绎等多样化的传播形式,构成了公共考古的新形态。基于技术保障的多平台互动、跨平台信息联动传播,很好地平衡了网络时代大众对考古活动的凝视心理和围观需求,它们在推进考古学大众化、考古相关产业链发展、文物保护意识平民化、历史文化知识认同方面,产生愈加重要的文化传播意义。
作者 徐志宏
出处 《传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1-93,共3页 Medi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1

  • 1杜小真(2002).《存在和自由的重负:解读萨特《存在与虚无》》.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
  • 2福柯(1997).《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严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原著出版于1997年).
  • 3福柯(2010).《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原著出版于1975年).
  • 4刘刚(2012年8月30日).“微笑局长”:一不留神,表情有些放松.《新京报》,A13.
  • 5任真(2008).《人的公共性:从惩罚到监控》.检索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a6fal90100956b.html.
  • 6笑蜀(2010年1月14日).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南方周末》,F29.
  • 7Bentham, Jeremy (1843).The Works of Jeremy Bentham. Montana: Nabu Press.
  • 8Cooley, Charles H. (1902) J-/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ew York: Scribner's.
  • 9静恩英.《网络围观的界定及特征分析》.
  • 10李艳.《网络围观与公民意识培育--基于"审议民主"的视角》.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