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头体针联合个体化作业疗法对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重塑的影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是由于患者的脑内动脉受损,脑部血流供给异常,局部脑组织缺氧或受到压迫造成高级中枢运动神经元损伤和坏死,出现脊髓神经控制下以痉挛为基础病态的运动模式[1]。患者上肢肌群牵张反射的兴奋性增高,引起手的局部肌群屈伸功能失调,临床可见手指关节僵直畸形,手肘屈伸不利等协同运动障碍症状,严重妨碍上肢功能活动的完成,尤其是手部精细活动受限,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临床上西医针对脑卒中后出现的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主要采取药物营养脑神经,康复训练纠正异常运动模式和电刺激疗法缓解肌肉紧张度等治疗,虽可缓解上肢肌肉痉挛,但仍无法有效恢复手部精细动作的功能,治疗效果常未达到患者及家属预期。中医学认为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病位主要在脑和肩手部,多因气血逆乱冲犯脑窍,脑髓脉络痹阻,脏腑功能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使得筋失濡养而拘急,其治疗一方面从脑出发可采用头针养脑充髓、醒脑开窍,另一方面从经筋出发采用体针和康复疗法舒筋缓急、通利关节[2]。
出处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23年第6期1146-1149,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资助项目(2021KY118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二级参考文献193

共引文献159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