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脊柱矫形理念与技术的更新迭代,脊柱矢状面平衡越来越受到脊柱外科医生的重视。早在1989年,Bernhart等[1]就提出了在正常情况下,脊柱矢状面上单个节段的后凸角度不应大于5°。近年来,在矢状面参数的相关研究中,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引起了广泛关注。PJK的定义最早由Glattes等[2]提出,近端交界区域位于近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的下终板与其头端第二个椎体(UIV+2)的上终板之间,二者间在矢状面上的成角为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同时满足PJA≥10°且与术前相比进展至少10°即可诊断为PJK。PJK在成人脊柱侧凸术后的发生率可高达61.7%,而目前发生率集中在17%~46%之间,严重的PJK可导致患者出现脊柱骨性、韧带等软组织或内固定结构失效和机械不稳定,导致局部疼痛或下肢神经症状,甚至需接受手术治疗[2-8]。
出处
《骨科临床与研究杂志》
2023年第6期379-382,共4页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edics And Research
基金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项目(320.6750.2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