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便秘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罗马Ⅳ标准,当病程超过6个月,近3个月自主排便小于3次/w,且排便时有至少1/4以上时间出现以下至少2项症状:排干球粪或硬块粪、排便不尽感、排便费力感、排便时直肠肛门梗阻感和(或)堵塞感、甚至需要用手来辅助排便者,即为慢性便秘[1]。其中,老年人是慢性便秘的高发人群。国内多项以社区为基础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15.0%~20.0%,84岁以上可达20.0%~37.3%[2]。欧美地区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16.0%和26.0%,84岁及以上男、女患病率分别为26.0%和34.0%[3]。慢性便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除了消化系统不适,还会对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甚至精神心理产生严重不良影响[4]。既往患者常选择口服泻药治疗便秘,虽然能迅速缓解症状,但对于慢性便秘患者,长期口服泻药使用容易导致肠道失衡,甚至损害肠神经及平滑肌功能,使肠道敏感性降低,停药后便秘症状甚至比以前更重[5]。
出处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5615-5619,共5页
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金
吉林省财政厅项目(2017F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