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翻译中的多维“在场”与深度“格融”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人类文化交流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翻译史,近代以来更是如此。翻译对人类文明互鉴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塑造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翻译文本内外的多重目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力求多维“在场”与深度“格融”.
作者 孟祥春
出处 《中国翻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4-150,共7页 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M].杜国清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60.
  • 2林语堂.京华烟云[M].郑陀、应元杰译.台中: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2010.
  • 3金圣华.从(家书)到(译文集)-傅雷夫妇逝世二十周年纪念,载《傅雷谈翻译》[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 4德卡罗.一个美国人的《易经》之旅[M].陈绍怡译.北京:知识出版社.2004.
  • 5高罗佩.大唐狄公案[M].陈来元、胡明、李惠芳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1.
  • 6科瓦列夫斯基.窥视紫禁城[M].闫国栋等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 7王宏印.文学翻译批评概论[M].北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 8夏志清.讲中国文学史,我是不跟人家走的[N].南方都市报,2008-7-30.
  • 9杨宪益.漏船载酒忆当年[M].薛鸿时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
  • 10钟玲.施奈德与中国文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