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院外心搏骤停(OHCA)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OHCA患者生存率不足50%。动物实验表明,治疗性低温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神经元损伤。目标温度管理(TTM,33~36℃)是OHCA术后患者管理国际指南的一部分。有证据表明,OHCA后TTM 33℃更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并降低病死率。然而,在对TTM 33℃与TTM 36℃(体温下降时间24 h或48 h)的比较研究中,结论并不一致。TTM2试验(一项多中心、国际性、随机、平行组优势试验)的结果显示,在6个月的随访中,与正常体温相比,TTM 33℃并未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或功能结局。TTM常用于心搏骤停后,但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仍不清楚,在临床实践中也存在很大差异。近期有国际学者对TTM2试验进行了事后分析,旨在调查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是否影响治疗效果。研究纳入了1592例OHCA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目标低温组(33℃)、控制复温或体温正常组及早期治疗发热组。主要结局为6个月内全因病死率;次要结局为6个月内器官功能障碍(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6分)。结果显示:1592例患者平均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对全因病死率的影响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17)。在最快时间达到目标低温的145例患者中有71例(49%)死亡,而体温正常组148例患者中有68例(46%)死亡〔相对危险度(RR)=1.07,95%可信区间(95%CI)为0.84~1.36〕。目标低温组144例患者中有74例(51%)及体温正常组147例患者中有75例(51%)报告了器官功能障碍(RR=1.01,95%CI为0.80~1.26)。研究人员据此得出结论:在TTM2试验人群中,与正常体温和早期治疗发热相比,平均降温时间并未显著改变TTM 33℃的治疗效果。
出处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3-423,共1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Intensive and Critical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