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桐城与扬州的对话:从江淮走向世界

Dialogue Between Tongcheng and Yangzhou:From Jianghuai to the World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由江淮文化共同孕育而成的桐城派及扬州派因学术及文学宗旨的不同,长期以来被视为观念相左的两派。通过历史语境的还原与考证,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误解主要源于江藩与方东树的意气之争,平心论学的一面却被掩盖。经过阮元、曾国藩等人的先后调和,二派得以取长补短,在关键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默契。晚清“日本文体”的壮大引起了两派对国粹沦亡的共同担忧,他们携手抵制,促使更有活力的“新文体”诞生。以曾门四弟子与刘师培为代表的二派殿军都曾走出国门,在与域外知识人互动、互助的同时推动了江淮古典文化遗产的现代更新,使其成为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重要资源。
作者 狄霞晨 Di Xiachen
出处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0-160,共11页 Jiang-huai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89

  • 1钟扬.《义门陈氏宗谱》中的陈独秀及其家族[J].文献,2004(1):262-270. 被引量:1
  • 2冯浩菲.疏体小议[J].文献,1995(4):286-288. 被引量:2
  • 3程金造.高步瀛传略及传略后记[J].晋阳学刊,1983(4):68-76. 被引量:14
  • 4汤志钧.再论康有为与今文经学[J].历史研究,2000(6):72-79. 被引量:25
  • 5梁启超.《绍介新著·原富》.《新民丛报》,1902年第1号.
  • 6严复.《与新民丛报论所译原富书》[J].新民丛报,1902,5.
  • 7蒋彤.《武进李先生年谱》,《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91页.
  • 8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长编》“四版识语”,《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钱基博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61-562页,第562页.
  • 9《世载堂杂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5页.
  • 10曾国藩.《曾文正公诗文集》卷一,《欧阳生文集序》中所引周永年(书昌)语.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