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乡村数字经济发展中“乡村网红”的传播实践研究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乡村社会,乡村网红是网络广场中的“乡村信息源”、自者视角下乡村社会的形象建构者和网红效应下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者,他们进一步弥合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助力着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网红以“原生态”的草根人设传播、富有“地方感”的共情传播、集体参与下的人际传播助力媒介化乡村社会的构建,优化了乡村社会的传播格局。乡村网红的传播实践加速了乡村社会传播的“在地化”转向:传播资源从“汇聚城市”转向“返流乡村”,传播话语从集中把关的宣传话语转向共享式的民间话语,传播方式从单向的信息传递转向在地性的参与式对话。我们尚需引导乡村网红走上持续发展的道路,使其为当下乡村社会传播力的提升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 邓祯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9-154,共6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交网络中主流文化传播失范与‘圈层’干预研究”(20CXW00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67

  • 1刘桂茹.场景的“再场景化”:新媒介时代文创街区的媒介形象建构与传播[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2):65-73. 被引量:15
  • 2黄向,保继刚,Wall Geoffrey.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旅游学刊,2006,21(9):19-24. 被引量:206
  • 3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 4克里福德·吉尔兹.王海龙导读一[A]..《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C].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73-74页.
  • 5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台湾《新史学》,2003.
  • 6杨念群.《民国初年北京地区“四大门”信仰与“地方感觉”的构造——兼论京郊“巫”与“医”的近代角色之争》[A].孙江主编.《事件·记忆·叙述》[C].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 7陈春声.《乡村的故事与国家的历史——以樟林为例兼论传统乡村社会研究的方法问题》[A].黄宗智主编.《中国乡村研究》第二辑[C].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33页.
  • 8谷川道雄.《试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构造》[A]..《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四辑[C].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2页.
  • 9李怀印.《中国乡村治理之传统形式:河北省获鹿县之实例》[A]..《中国乡村研究》[C].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02页,第108页.
  • 10费孝通.《江村经济》[A].戴可景译.载《费孝通全集》第2卷[C].[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5页.

共引文献337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