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己”的辩证探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对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恰当理解需从“己”出发。首先,作为一般的理解,自我的“己”是从“行为施与者”转换为“被施者”的立场后以自我价值排序为行动准则,而这所体现的“己”的主观性正是学者经常批评的。由此,若把其中的自我价值排序换成他者价值排序可有效消减自我主观的想法,这是一种基于移情的理解。但基于移情的“恕道”只是单方面的行为施与,还未能真正体现儒家伦理的根本,而将“恕道”置于儒家示范伦理的动态生成中,既能有效消减“己”对他人的主观施加,也能真正体现儒家的伦理价值。
作者 何昇亮
出处 《人文天下》 2023年第9期50-58,共9页
基金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儒家示范伦理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KC22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张伟,杨明.“休谟问题”再思考--基于同情、旁观者和效用原则的考察[J].伦理学研究,2012(5):53-58. 被引量:4
  • 2《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列传第七十三·范纯仁》,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293页.
  • 3何晏,邢昺.《论语注疏·卫灵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4页.
  • 4何晏,邢昺.《论语注疏·颜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8页.
  • 5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第二十八章》,见许维通.《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13页.
  • 6韩婴.《韩诗外传·卷三·第三十八章》,见许维通.《韩诗外传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27页.
  • 7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卷上·理》,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第3页.
  • 8Friedrieh Nietzsche, Der Wille zur Macht, versuch einer Umwerthung aller Werthe. Nietzschs Gesammelte Werke, Seite 297, 298. Neunzehnter Band, Musarion Verlag Munchen, 1926, Deutschland.
  • 9[德]尼采.权力意志(下卷)[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719.
  • 10[德]康德 苗力田.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1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