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国家治理与基本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间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国家治理均发生了深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逐步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与之相应的国家治理则逐步形成动员型治理、运动型治理和单位制治理的混合治理模式,以适应低成本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系统变化,国家治理也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动员型治理、运动型治理和单位制治理的混合治理模式开始走向制度化、体系化和协同化。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国家在基本经济制度和治理体系变迁过程中均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在制度供给上,既有能动性的主动构建,也有适应性的调整。正是这种能动性与适应性的结合,中国的国家治理与基本经济制度才在总体上表现出相互适应和相互促进,并最终体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层次上。
作者
杨虎涛
方敏
Yang Hutao;Fang Min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政治经济学研究”(23ZDA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