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普門品》經變發端於南北朝,成熟於隋唐,流行於宋元明清,延續至今,主要包括“三十三身”“救八難”“解三毒”“滿二求”和“禮拜供養”等主要内容,是中國人依據觀音經典《普門品》對救難型觀音信仰的理解和演繹。《普門品》經變代表了印度佛教文化中觀音經典的圖像化和觀音形象的中國化,是中國人對印度佛教典籍和域外佛教藝術的接受、理解、想象與創造,對觀音信仰和佛教的中國化有重要作用。
出处
《佛教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113-142,413,共31页
Studies of Buddhist Culture
基金
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研究一般項目“宋代民間觀音信仰研究”(項目號19XJC730002)階段性成果。
陝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項目號:21JP127)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