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HPM视角下的对数定义同课异构课例分析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1.引言“对数的定义”是沪教版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乘方运算,即“已知底数和指数而求幂”,而“已知底数和幂而求指数”实则为三个变量的“知二求一”,即在α^(x)=N中,若已知a和N,x应该如何表示,此时对数符号“1og”便呼之欲出.因此,现有的教学设计大多以运算过程和方程求解这两条线索串联课堂[1]。
出处 《中小学数学(高中版)》 2023年第12期41-44,共4页
基金 上海市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基地研究项目“数学课程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A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共引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