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不同耕作方式对大豆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大豆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该试验设置了免耕、旋耕、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方式处理,研究大豆产量和土壤理化特性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大豆产量存在显著差异,深翻产量最高,同时可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提高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
作者
金雪菲
胡博宇
机构地区
和龙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
和龙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28期43-44,共2页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关键词
大豆
耕作方式
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影响
田间试验
分类号
S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6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5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2
1
高燕,张延,张旸,陈学文,梁爱珍.
耕作方式和种植模式对黑土碳氮含量及玉米产量年际变化的交互效应[J]
.土壤与作物,2020,9(4):323-334.
被引量:11
2
匡恩俊,李梓瑄,迟凤琴,张久明,宿庆瑞,朱宝国.
耕地方式与有机肥配施对大豆产量及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20,39(1):108-115.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36
1
郭新荣.
土壤深松技术的应用研究[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1):74-77.
被引量:61
2
王小彬,蔡典雄,华珞,Hoogmoed W B,Oenema O,Perdok U D.
土壤保持耕作——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优先领域[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4):741-749.
被引量:35
3
梁爱珍,张晓平,杨学明,C.F.Drury.
耕作方式对耕层黑土有机碳库储量的短期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6):1287-1293.
被引量:77
4
王风,韩晓增,李海波,苗淑杰.
不同黑土生态系统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6):67-70.
被引量:29
5
ZHANG Xing-Yi,SUI Yue-Yu,ZHANG Xu-Dong,MENG Kai,S. J. HERBERT.
Spatial Variability of Nutrient Properties in Black Soil of Northeast China[J]
.Pedosphere,2007,17(1):19-29.
被引量:124
6
张含彬,任万军,杨文钰.
氮肥处理下套作大豆根系建成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7(2):46-49.
被引量:12
7
刘淑霞,赵兰坡,刘景双,吴景贵,秦治家.
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变化及有机碳分布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07,21(6):105-108.
被引量:11
8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50-54.
被引量:85
9
王群,尹飞,郝四平,李潮海.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9,29(6):3096-3104.
被引量:40
10
王树起,韩晓增,乔云发,严君,李晓慧.
施氮对大豆根系形态和氮素吸收积累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6):1069-1073.
被引量:67
共引文献
19
1
孟祥明,吴良泉,刘玮,颜晓军,张思文,许炜东,沈吉昌,郑朝元.
设施甜椒种植区土壤肥力现状评价——以福建省诏安县为例[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20,42(3):458-467.
被引量:1
2
曾长立,刘丽,田雪婷,戴希刚,宁婷婷,丁建军.
耕作方式与接种根瘤菌对土壤肥力及豌豆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2):66-75.
被引量:4
3
崔子龙.
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J]
.农技服务,2021,38(3):61-62.
被引量:1
4
刘博,卫玲,乔羽佳,肖俊红,杨海峰,段学艳.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黄淮海区夏大豆性状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9(4):1-8.
被引量:1
5
徐莹莹,刘玉涛,王宇先,杨慧莹,高盼,王晨,王淑荣,徐婷.
黑龙江省西部地区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性状及玉米产量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10):9-13.
被引量:3
6
郭孟洁,李建业,李健宇,齐佳睿,张兴义.
实施16年保护性耕作下黑土土壤结构功能变化特征[J]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22):108-118.
被引量:33
7
张凯歌,王晓东,马永杰,韩聪颖,张雪艳.
柠条堆肥与翻耕深度对设施黄瓜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协同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22,35(1):33-42.
被引量:3
8
张志勇.
探讨黑玉米种植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90-192.
被引量:1
9
王小林,张盼盼,张静,纪晓玲,张雄,梁鸡保.
黄土塬区施肥模式对大豆根系形态构建及产量形成的调控作用[J]
.大豆科学,2021,40(6):813-820.
被引量:5
10
徐欣,王笑影,鲍雪莲,王影,刘亚军,霍海南,何红波,解宏图.
长期免耕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玉米产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22,33(3):671-676.
被引量:21
同被引文献
50
1
平翠枝,红梅,王文东,赵巴音那木拉,美丽,刘鹏飞,赵乌英嘎.
不同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7):83-89.
被引量:15
2
王永慧,轩清霞,王丽丽,杨殿林,赵建宁,李刚,修伟明,红雨.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酶活性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2020(4):876-884.
被引量:18
3
王成己,潘根兴,田有国.
保护性耕作下农田表土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分析——基于中国农业生态系统长期试验资料[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12):2464-2475.
被引量:48
4
NIU Ling-An HAO Jin-Min ZHANG Bao-Zhong NIU Xin-Sheng.
Influences of Long-Term Fertilizer and Tillage Management on Soil Fertility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J]
.Pedosphere,2011,21(6):813-820.
被引量:44
5
赵竑绯,赵阳,徐小牛.
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土壤呼吸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2,31(7):1738-1744.
被引量:16
6
王丽学,高园园.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率、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9):37-40.
被引量:11
7
李晓莎,武宁,刘玲,冯宇鹏,徐旭,韩惠芳,宁堂原,李增嘉.
不同秸秆还田和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及微生物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765-1771.
被引量:68
8
赵亚丽,郭海斌,薛志伟,穆心愿,李潮海.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785-1792.
被引量:190
9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王静丽,贺德先.
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3):2484-2496.
被引量:42
10
杨永辉,武继承,丁晋利,张洁梅,潘晓莹,何方.
长期免耕对不同土层土壤结构与有机碳分布的影响[J]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9):173-182.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
1
杨冰,孟祥海,王佰成,王文慧,时新瑞,徐德海,张帅,张星哲.
不同耕作及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7):24-29.
被引量:1
2
周修理,王开宇,秦娜,梁冬梅,魏林丁,乔金友.
应用NSGA-Ⅱ-AdaBoost方法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对大豆产量预测模型的构建[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4,55(7):71-82.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时聪.
“秸秆还田+微生物菌剂”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24,18(14):4-6.
1
蔺秋香,武秀芳,高俊梅,庞晶,吴霞.
大豆田间管理栽培技术简析[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1):0176-0179.
2
李晶,蔡海珍.
农牧交错区耕作方式下坡面土壤侵蚀对有机碳流失的影响[J]
.绿色科技,2023,25(22):73-76.
3
程彩华.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2024(1):0100-0102.
4
王娜,王璐,宋昌海,洪恩众.
秸秆还田对不同地区土壤温度的影响研究现状分析[J]
.农业科学研究,2023,44(4):21-25.
被引量:1
5
崔文强,杨彩红,田琨.
绿洲灌区不同耕种模式对小麦、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2024,22(2):472-479.
6
曹立耘.
猕猴桃冬季管理重点[J]
.新农村,2023(11):19-20.
7
李效朋.
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28):42-42.
8
大豆产量连续两年创新高[J]
.中国畜牧业,2024(1):12-12.
9
夏木.
久保田助力随县五谷丰合作社飞跃发展[J]
.农机市场,2024(1):46-46.
10
高林永.
旋耕机的技术特征与推广[J]
.新农业,2023(22):77-77.
被引量:2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