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密度和行距对冀东地区冬小麦群体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轮选103为材料,设置密度(D1、D2、D3处理,分别为300万、375万、450万株/hm^(2))和行距(R1、R2、R3处理,分别为7.5、15.0、22.5 cm)2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密度、行距这2个因素对各生育时期群体总茎数、株高(起身期、开花期除外)、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DMA)、Logistic方程拟合DMA增长到达盛末期的时间(t2)、成熟期理论DMA、光合特性、穗数、千粒质量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相同行距下,随着密度的增加,群体总茎数、LAI、DMA不断增大,D3显著大于D1处理;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产量均以D2处理最大(D3R2除外);D2R1处理的Pn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WUE)先降后升。相同密度下,随着行距的增大,群体总茎数、DMA先增后降;R2处理的群体总茎数显著高于R3;D3R2处理的DMA显著高于D3R3;LAI逐渐下降,R1处理的LAI显著高于R3。D1、D2处理下,随着行距增大,WUE(D1R2除外)、千粒质量、产量下降,D2R1处理的产量最高;D3R2处理的穗数、产量显著高于D3R3,且D3R2处理的产量与D2R1无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旗叶SPAD值、Pn、Tr、Gs、千粒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建议冀东地区冬小麦的种植密度、行距分别为375万株/hm^(2)、7.5 cm或450万株/hm^(2)、15.0 cm。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47-54,共8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3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