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物”进入审美存在的可能路径

The Possible Path and Identity of “Things” Entering Aesthetic Existenc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追溯“物”在思想流变的实际状况,审美存在构成其得以呈现的基础条件。凭借自身的整体性本质,物之为物抗拒思维的规定,却接纳并依赖感性的触碰。自审美存在通过美的艺术而显示自身的感性本色以来,主体的评判能力凭借“无形式”呈现出“自然”意义上的物进入审美存在的近代路径。不过,“物”并未止步于自然这一近代身份,而是伴随思想背景的转换,获得其进入审美存在的当代路径。当审美存在以突破主体之藩篱的方式而落实于“此”,成为诗意的栖居,艺术作品在“世界与大地的争执”中呈现出接纳物的“大地”路径,而物也由此以“环境”身份现身审美存在;而当审美存在将主体的感性能力落实于“此”,成为具身化的主体——身体时,其经由知觉空间与情感空间的关联,呈现出接纳物的“气氛”路径,并让物以“生态”身份融入审美世界。回顾物进入审美存在的历程,从“无形式”到“大地”到“气氛”,揭示的既是各自不同的独立路径,也是物与审美存在二者之间渐次显露的本质关联,正是后者成就了“物”的真正本色。
作者 卢春红 LU Chunhong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共10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世纪西方思想中三条思路的交汇与美学的逻辑建构问题研究”(21BZX025)。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9

  • 1埃尔顿(W.Elton)编:《美学与语言》(Aesthetics and Language),剑桥:布莱克韦尔出版社1954年版.
  • 2维瓦斯(E.Vivas)与克里格尔(M.Krieger)编:《美学问题》(The Problemsof Aesthetics),纽约:莱因哈特出版社1953年版.
  • 3哈罗德·奥斯本(HaroldOsborne)的《美的理论》,伦敦:劳特利奇出版社1952年版.
  • 4比尔兹利(M.C.Beardsley)的《美学》,纽约:哈考特·布雷斯出版社1958年版.
  • 5赫普沃斯(B.Hepworth):《雕刻与绘画》(Carvingsand Drawings),伦敦:朗德·亨弗莱斯出版社1952年版,第4章.
  • 6佩皮塔·海泽拉(PepitaHaezrahi):《静观活动》(The Contemplative Activity),伦敦:艾伦与尤恩出版社1954年版,第2章.
  • 7伊夫林·昂德希尔(EvelynUnderhill)在其《神秘主义》(Mysticism,伦敦:梅休因出版社1912年版,第87页).
  • 8《神秘主义与哲学》(MysticismandPhilosophy,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60年版,第78、81页).
  • 9B.威利(B.Willey)的《十九世纪研究》(Nineteenth Century Studies),剑桥:剑桥大学出版社1949年版.
  • 10博恩(Bohn)版的《朋友》(TheFriend),第366页.

共引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