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汉语三四等韵合流和资思部的产生,是足以影响汉语语音格局的大变化。文章通过考察早期注音材料得出结论:汉语三四等韵相混,魏晋已肇其端,此后逐步扩大范围;到唐五代,三四等韵已基本合流;至宋代,三四等韵合流完成。文章通过区分资思部的音类和音值,论证止蟹二摄在先唐已有相混现象;至唐五代,止蟹二摄大量合流。在三四等韵合流之前,也就是唐代或略早于唐代,资思部的分野逐步形成,跟止摄其他声母字的音值不同,它当时的音值不一定集中在舌尖前元音ι,后来才固定于ι,今天的支思部是资思部的进一步发展。
出处
《语文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共20页
Linguisti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