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极性程度句式“最A不过”大概始见于清代中叶,其生成机制是糅合,由极性程度肯定句式“最A”与否定句式“A不过”糅合生成。“最A不过”的生成动因是:言者主观上想从正面或肯定的一面与反面或否定的一面双重视角凸显A的极性程度“高上加高”,使听者对事件的认知更加全面、完整。肯定句式与否定句式发生糅合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式糅合模式。“最A不过”等同义程度糅合句式是明末清初至晚清这段时期产生的,分为真极性程度糅合句式和准极性程度糅合句式两类。由于受到语言经济原则和清晰原则的制约,“最A不过”等同义程度糅合句式到了现代汉语已精简不少,只保留了几种真极性程度糅合句式,其中“最A不过”使用频率最高,且有若干变式。
出处
《语文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3,共9页
Linguistic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语言视域中汉语修辞与词汇、语法互动研究”(项目编号:20&ZD298)的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