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3国际列车大劫案:莫斯科行动》凭借数字技术的直观性与冲击性,调用观众的情动机制,实现了新主流大片的类型突破。快剪辑与碎片化的影像片段将观众抛向原始的、非主体的情动,继而生成一种感官先于情绪的观看模式。怀旧情绪支撑了影片在美学方面的叙事,怀念着在动荡时代曾经出现的“侠客”式英雄们。同时,影片对于灾难图景的描绘与异托邦的塑造也提供了一个认同空间,使得观众能够进入其中,重新经历身份认同的过程。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6,共3页
Movie 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