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非遗”进网络。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非遗+短视频”成为大众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激增的数据背后呈现出利弊交锋的两面,从技术向度、商业向度、文化向度暴露出短视频传播场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作出科学、理性的文化发展定位。文章旨在探索“非遗”借助短视频传播手段快速适应新媒体语境的策略,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净化网络。方法:文章采用案例分析法,首先梳理已有的学术观点,分析“非遗”短视频火热表象下的隐患,即粗制滥造、文化性缺失、过度娱乐化等;其次,以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为例,探析民间特色“非遗”短视频的健康发展路径,构建网络知识生态的战略机制。结果:政府组建的专业团队策略性装配,符合岷江上游少数民族特色“非遗”的“短视频+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新模式,将持续有效地推进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事业发展。结论:提升“非遗”短视频的质量和创新能力,突破地域时空限制,共享“非遗”经济,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多重社会需求,使受众足不出户便能认知和体验“非遗”的魅力。这种协同的理念不仅能构建区域文化形象,促进文化产业增值,还能促使传承人承担起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
出处
《艺术科技》
202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A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2021年度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项目“四川松潘多元民族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城镇旅游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WLWH21-11
2023年度四川省动漫研究中心项目“四川阿坝州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DM20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