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生活之“路”的“打开”与转向——从李瑛看20世纪40年代文学青年的左转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40年代后期,民主运动浪潮中的“青年左转”是一种普遍现象。战争中许多青年“从小镇走向大城”,向外探寻生路。他们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倡导的“生活”中贯通现实,朴素的英雄主义革命品格转化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政治观念。李瑛、王连平等人先是“到北平去”投奔“革命”,后又在民主政治运动中左转。从“文学青年”到“政治青年”,他们的转向经历了许多矛盾和挣扎,这影响了他们从事“革命”的方式,同时也使其作品呈现出“二重性”。李瑛等人与师长沈从文的道路分歧,不仅暗示出“京派”主张以文学“打开一条生路”的限度,同时也呈现出新文学传统和延安文艺传统交织下中国当代文化政治转型的线索。
作者 温雅红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8,共12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京津冀文脉谱系与‘大京派’文学建构研究”(编号:18ZDA28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4批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23M743921)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49

  • 1李瑛.我的大学生活[J].新文学史料,2001,0(1):104-109. 被引量:5
  • 2《北大1946--1948》北大半月刊社编印.王学珍,郭建荣主编.《北京大学史料》第四卷(1946--1948)第607—60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
  • 3《李瑛诗选·自序》.《李瑛诗选》.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 4冯至.《从前和现在——为新诗社四周年作》[J].北大半月刊,1948,.
  • 5李瑛.《石城底青苗》.五人诗合集,1944,唐山文艺社.
  • 6李瑛.《枪》.1948,青岛文艺出版社.
  • 7唐湜.《诗的新生代》[J].诗创造,1948.
  • 8李瑛.《读(穆旦诗集)》[J].天津益世报· 文学周刊,1947.
  • 9陈敬容.《真诚的声音——略论郑敏、穆旦、杜运燮》[J].诗创造,1948.
  • 10张羽.《南北才子才女的大会串——评<中国新诗>》[J].新诗潮丛刊第3辑,1948,.

共引文献2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