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现实的诸种可能——论穆木天早期诗论中的“颓废”观念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颓废”是现代性的表征之一,产生并流行于19世纪的法国巴黎。穆木天早年留学于日本的京都和东京,在对象征主义文学思潮最初的接受过程中,萨曼、巴那斯派、法国象征主义以及发达的异国都市等因素刺激他形成了独特的“颓废”观念。如果从“颓废”的视角去考察穆木天的早期诗论,就会发现他与一般印象中的“象征主义”有所区别,而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待现实的态度上。在法国19世纪的文学思潮中,“现实”在艺术中的呈现是复杂的,在这种法国式现代“颓废”精神的影响下,穆木天对现实的感知表现为一种扭曲的、可形塑的甚至具有介入性的独特面貌。这种情形蔓延到了他20世纪30年代的创作中,尽管这一时期他以放弃“颓废”为标志宣称放弃了象征主义,但其早年的“颓废”精神却潜在地改造了他对现实的看法,并为他之后的象征主义创作埋下了伏笔。
作者 陈子潇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体裁相关理论与批评概念的生成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750011)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3

  • 1穆木天.我的文艺生活[M].陈悖,刘象愚.穆木天文学评论选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2王独清.旅心[M].上海:创造社出版部,1927.
  • 3柯雷,张晓红.非字面意义:西川的明确诗观[J].诗探索,2003(3):305-323. 被引量:6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