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反顾杨荫浏先生抢录《二泉映月》之举措,重新梳理和审视其民乐传习经验与路径,对于后申遗时代的民乐保护范式建构具有启发意义。杨荫浏基于针对采录对象演奏(唱)惯习、审美取向的经验获取,准确把握和呈现作品的核心和灵韵;以田野经验支撑“口传心授”的民乐传习的传统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曲调写本化”的记录方式,弥合“口传心授”的弊端。借以观照后申遗时代的民乐保护,建构包蕴活化经验的“活谱”,形成录音以及语、图、谱互文的记录形态,以此重构传承生态,续写民乐的本真性,成为建构民乐保护范式的可行路径。
出处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Qilu Realm of Arts(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Arts)
基金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民族化视域下的当代吴地音乐创作研究”(2020SJA086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