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符号学视域下的“还原鲁迅”

"Restoring Lu Xu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还原鲁迅”一直是1980年代以来重要的现代文学研究话题,但经过40余年的“还原”,反而出现了更繁杂的鲁迅面相。透过符号学视角,可以恰切地描述这种困境:“还原”之“原”的鲁迅,实乃公共话语空间中携带繁复意义、能被感知的一个特殊符号,而非曾经的绝对实体。这个常识极易因鲁迅形象的生动而遭忽视。经过历史衍义和符号传播两个层面的符号化过程之后,“鲁迅”符号混杂着多重(甚至极端对立的)解释项,隐含着不同的历史语境与解释意图。悬设的“鲁迅本体”恰恰因为缺乏确定内容,最终又为不同解释之间的对话和面向未来的意义提供了可能。
作者 张龙云 Zhang Longyun
出处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99,共7页
基金 深圳市出站留(来)深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鲁迅的道路意识与文学书写”(项目编号:20221063010007) 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代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非虚构:张爱玲‘晚期风格’的先锋性”(项目编号:23DDWY2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43

  • 1王富仁.《呐喊》《彷徨》综论(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上)[J].文学评论,1985(3):3-14. 被引量:31
  • 2汪晖.鲁迅研究的历史批判[J].文学评论,1988(6):4-17. 被引量:40
  • 3靳新来.重新回到鲁迅那里去[J].泰山学院学报,2006,28(5):9-11. 被引量:1
  • 4[日]竹内好.《鲁迅》.《近代的超克》.孙歌译.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36页.
  • 5[日]丸山升.《鲁迅·革命·历史-丸山升现代中国文学论集》,王俊文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3-274页.
  • 6鲁迅.《死》,《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35页.
  • 7汪晖.《初版导论》,《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增订版),三联书店,2008年版.
  • 8陈涌.《论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呐喊)与(彷徨)研究之一》[J].人民文学,1954,.
  • 9Charles Sanders Peirce,Collected Papers,Cambridge Mass : Harvard Univ.Press, 1931-1958,Vol2,p228.
  • 10Charles Morns,Foundations of the The oryof Signs,Chicago : Univ.of ChicagoPress,1970,p4.

共引文献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