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清戏曲美育观的历史成因与发展脉络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明清时期,受统治阶级封建文教政策的影响与市民阶级审美趣味的转变,民歌、小说、戏曲、书画等艺术形式得以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美育观先后形成,集中体现为道德教化与情感宣泄两大职能。明清戏曲美育观既有宋濂、刘基、方孝孺文学思想中道德教化思想的影子,也受李东阳、李梦阳、徐祯卿等人诗歌思想中“格调说”影响,在诸多戏曲家的创作探索中,高明的“教化观”、何良俊的“本色观”、徐渭的“主情论”、汤显祖的“至情说”、冯梦龙的“情教说”等戏曲美育观逐渐形成,集中体现于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并对后世戏曲创作影响深刻。
作者 霍运哲 姜羚
出处 《黄河之声》 2023年第22期4-8,共5页 Song of The Yellow River
基金 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传统音乐文化的新媒体传播途径与策略研究——以苏州评弹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SJYB2305)。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