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柳琴戏“怡心调”的唱腔特征与艺术转型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柳琴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有多种称谓,又称“拉魂腔”“拉后腔”“拉花腔”“肘鼓子”等,产生于山东临沂、枣庄及江苏省东北部一带,现在主要流行于山东、江苏、河南、安徽等地。其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一是清乾隆年间的萌芽期,艺人多为半农半艺,以“唱门子”说唱形式为主。二是清咸丰年间的发展期,表演形式上有了简单化装,为打地摊演唱。三是20世纪20年代后的成熟期,柳琴戏班社开始进入城市,组织稳定,在音乐上吸取梆子、京剧等特点。
作者 王恒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87,共2页 Chinese Theatre
基金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革命音乐百年发展史研究”(项目号:21&ZD034)。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